聊聊我的 Web 2.0 时代

本文最后更新于:2022年5月5日 晚上

Web 123

Web 1.0 是最早期的互联网,可以说是“互联网蛮荒时代”,当时的互联网由网景公司和 AltaVista 主导,此时的网页是只读的,只能搜索和浏览。其实直到现在的购物网站在概念上讲还是 Web 1.0,无论他做的再花哨,本质上都不能向网页内部输入信息。

Web 2.0 自然就是和用户产生了交互的网络,在这个世代的网页上,你可以看,也可以写,我们当前就是处于这个时代,他最鲜明的特征是产生了社交媒体,现在已经没法考证它具体的产生时间了,这是一个渐进转变的过程。

Web 3.0 说实话,我没看懂。也不是完全不懂,总之是似懂非懂。
觉得我是谜语人?没错,Web 3.0 就给我这种感觉。他在概念上讲的是去中心化,但我觉得现在的网络还远没有发展到能实现这个目标的程度(类比一下康米主义)。现在互联网被数个科技巨头控制(国际:MAMAA,国内:BAT),这些巨头不会放开自己把持的流量入口,因为流量就是白花花的银子。现在讲去中心化,在我看来更像是一种噱头,所谓“去中心化”居然仍需要中心化来牵头(参考Opensea),所谓 NFT 交易也更像是裹挟了高深概念的普通交易,甚至还没有普通交易来的安全,仅仅是修改 URL 就可以改变你所购买的东西。所以 Web 3.0 不太现实,我是没看懂,也可能是我境界不到吧。

那么,来说说我怀念的 Web 2.0 时代吧

严格地说,我怀念的是中早期的 Web 2.0,那个时候家里的宽带有两种套餐,1Mbps 和 2Mbps,很幸运,小区里是单独走的超五类网线(感谢当时负责布线的大哥们!),这使我避免了用电话线上网的噩梦,我家也有“信息高速公路”了。

有关手机

最早我还没有智能手机,只能玩妈妈的滑盖手机,java 系统,那会儿移动的流量套餐是 5 块钱 30MB,偷偷用流量下载一些 java 游戏玩,觉得那就是体验最好的娱乐项目了。但上网体验不太好,看到的网页和电脑上完全不一样,当时为了省流量,网页上的图片都是不加载的,需要看图的话得再点一下单独加载。上面的文字也和小说一样密密麻麻的,满屏都是蓝色的黑体字。后来几百块钱买了一台波导手机,用了没几个月吵着要换,因为我知道了有种东西叫智能机。

当时的安卓版本大概在 2.3 左右,还记得我爸问我要不要直接买台 iPhone 4?我说算了吧,太贵。现在看来当时的决定应该是正确的,我不是说安卓有多好用,事实上经历过安卓 2.3 时代的人应该都知道那时候安卓什么德行,而是安卓让我开始了折腾之路,不然我现在可能根本不会在写博客。

买了智能机就在上面玩《极品飞车》,具体代数记不清了,居然跑的很顺畅,还有重力感应的。上初中的时候知道了《血之荣耀》,那是我手机第一个跑不起来的游戏,因为他最低配需要 1G RAM,而我的只有 256MB。后来每天中午玩一会《节奏大师》或《胡莱三国》,这会儿移动流量仍然是 5 块 30MB,好在玩的这些游戏都不太费流量,一天用 1M 还挺怡然自得的。

再后来我换了小米 3,安卓 4.4,可惜的是我买的是移动版本,也就是说,他的 CPU 是 Tegra 4,现在 NS 用的 Tegra X1 芯片的前身。了解英伟达的都知道他家的芯片有多热,物理意义上的热,所以我这个手机后盖一打游戏就接近四十度,夏天出门只是放在口袋里就能有三十五六度。我记得用它玩一个 FPS 游戏的时候,温度来到了可怕的四十五度,手指根本就不敢放在 CPU 的位置上。这个阶段我玩了比较早的手机 MOBA 类游戏——《乱斗西游》。

有关折腾

记得那会儿的网站,基本都会在明显的位置标上一个 RSS 按钮用于订阅,当时只是听说,没有折腾过 RSS;另外像“热点”、“NFC”之类的东西我都是最先了解到的,同学很多都不知道有这些功能。当时我还很喜欢看小米的发布会,每次雷军伴随 MIUI 默认铃声走上台的时候内心都会非常激动。对我来说,发布会不只是看产品,还是一个学知识的好渠道,因为小米的发布会总会解构参数,给你分析这个东西的原理,总之看的是津津有味。

早先的安卓手机,ROOT 之后必装的插件平台叫 Xposed,类似于现在的 Magisk,MIUI 早期没有沉浸式状态栏,就得用 Xposed 上的插件来修改,风险还是比较大的,虽然小米 3 是双系统设计(严格来说是主备系统,两个系统交替更新以防砖机),但还是出了好多次问题,Recovery 模式,fastboot 模式,小米专属的 9008 模式都被我用来救过砖。刷机也是家常便饭,那时候就盼着自己的小米账号能够进入 MIUI 内测组,提前尝鲜新功能,也总是在论坛上发一些开箱帖,和大家分享买到新手机的喜悦。后来想尝试类原生安卓了,那就刷个 CyanogenMod 吧!想想那会儿还真的很美好,天天折腾我的手机,接收大量的科技知识,感觉自己好像一直走在科技前沿,从这些方面来看,我还挺极客的吧?

科技极客是怎么被时代落下的

然后情况发生了变化,CM 系统过于简陋,最后还是要用 MIUI,但 MIUI 又太卡。一次次的折腾中,我逐渐发现自己始终找不到一个完全合乎自己心意的系统,开始我以为可以自己编译 CM 系统解决这个问题,思考之后,觉得问题根源在于,系统“还可以”更好,更定制化,正是“可以”这种可能性,催生了我不满足的心理。所以我开始想要找一个稳定好用,同时定制化不强的系统,iOS,这是我的答案,几乎是唯一的答案。

我攒钱买了 iPod touch 6,我的第一台苹果设备,系统稳定好用,没有多余的东西,这是我掉队的开始。(也不是说 iOS 让我掉队,只是我开始掉队的时候恰巧开始用 iOS)

现在我几乎不再刷机了,也不再关心安卓的 ROOT 和 iOS 的越狱了,就连 NAS,居然也一步到位买了群晖。很长一段时间不用小程序点餐,直到现在也不怎么用手机打车;科技圈但凡有什么当红 App,我一定不是抢着用的那批人。虽然我不再折腾手机,但开始折腾些其他东西,比如 Docker,比如博客,最近还很想买一台 Oculus Quest 2 玩玩《Beat Saber》。挺喜欢罗老师的一句话“生命不息,折腾不止”。我希望活到七十岁的时候还能打游戏,捧着任天堂最新的游戏手柄为刚刚马里奥率先夺旗而欢呼;当别人谈到安卓 2.3 时代的时候我还能侃侃而谈,说着那时候 ROOT 刷机的故事。

尾巴

写到中间我就知道自己跑题了,这已经不是谈论 Web 2.0 了,这是我对那整个时代一些片段的回忆,我渐渐发现很多过去的事,很久不回忆就再也回忆不起来了,就连这篇乱写的文字里提到的内容,在我脑海里都只是一张张不完整的图像,所以我还是把他写了下来,希望以后的我如果忘了,还能回来看看,然后笑出声来说:“原来那会儿我这么能折腾啊。”


本博客所有文章除特别声明外,均采用 CC BY-NC-ND 4.0 协议 ,转载请注明出处,禁止商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