GoPro 11 我买了,还行

本文最后更新于:2023年9月18日 上午

此消彼长,数字媒体艺术掣肘颇多

文章大概写了下我的思路,所以阐述可能有些繁复和混乱。

入手原因

最近在搞摄影,想着学一下别人,拍拍自己拍摄中和模特交流的过程,顺便看看有没有什么可以单独截出来做个小短片的东西。

我仔细的考量过运动相机的画质和手机的区别,尤其是他们价格其实差不多,在今年六月份,GoPro 11 3K 左右,三星 S23 3.8K 左右,我就买了台 S23 打算以后就用它拍了,但是三星的屏幕真的不准,阳光下过分鲜艳,亏了 50 又退给了店家(现在二手 S23 涨到了 4.2K,早知道不退了……)。

我就开始用自己的 SE 3 去拍视频,用了个手机夹通过热靴连接到相机上,刚开始还好,之后想着说要往上面加个闪光灯啥的,还买了个怪手,一直也没真正用上。后来又买了某国产品牌的 75mm 镜头,重量我实在是撑不住了,要是单独一个镜头这样的重量还好说,主要是加一个手机在上面,重心变高了许多,手腕为了控制他会消耗很多额外的体力。

所以后来就想着说可能还真的需要买台运动相机。优势其实很明显,运动相机只为拍摄设计,体积小,最主要是可以随时换电池,不像手机必须要插电。

买 GoPro?不看看大疆吗

大疆我当然也看了,其实我一开始定的就是买 Action 3,但是但是,大疆总给我一种飘忽不定的感觉,尤其是他一拍脑瓜出的 Action 2,1 代的产品配件全都不兼容,要知道你可是刚刚涉足这个领域,第二代产品啊,你就搞这一出?那会还没发布 Ac 4,所以当时我觉得大疆的策略是,奇数代常规形态,偶数代 Mini 形态,后来嘛 Ac 3 发布了,常规形态,你以为他兼容 1 代的配件?不好意思,1、2、3 代各玩各的,互不兼容,所以我对 Ac 4 也不报期望。

Ac 4 发布以后,觉得大疆不稳定的心情稍稍平复了下来,他的价格对我也十分有吸引力,我正式地开始做对比,对比的对象是:GoPro 11 VS Action 4。其实正常来说,和 Ac 4 对比的产品应该是 GP 12,但我不考虑买 GP 12,原因后面讲。

画质

无疑是 GP 更强,但强的不多,说实话这点提升就算不上什么强,跟现在的手机比起来还是差的太远。所以这不是决定性的因素。

发热

这部分是 Ac 4 获胜,大疆的发热比 GP 小的多(当然这是综合了网上的各种评论,我实际购买的还是 GP),GP 录制 4K 60 在 29 度左右的环境下只能录 23min 左右,据说相同环境大疆可以录没电。

生态

GP 做了十几年的运动相机品类,我想生态这方面应该没有对手。

GoPro Labs 以及衍生价值

用过索尼相机的人应该知道一个叫做魔灯的系统,用过某些路由器的人应该也知道一个叫老毛子的系统。他们有几个共同点,第三方、魔改、发掘潜力,GP 官方出了一个类似的东西,就叫 GoPro Labs,他的确发掘了 GP 的潜力,甚至现在 Go 12 的某些新功能就是从 Labs 里下放出来的(时间码、Log)。

往常第三方做的事情,官方在做,这说明 GP 官方有一些“极客精神”。(有一点但不多,同是 GP2 芯片,Go 12 就比 Go 11 多很多软件上的功能,你其实完全可以下放 Go 11 的。话说回来,真这么做了,谁还买 Go 12?)这方面如果大疆也有在做的话,麻烦评论区告诉我一下。

除了 Labs,在其他方面的内容,比方说对于第三方的支持,对于 Gyroflow 这样的软件,我的经验是,越开放的、越有极客精神的公司,越能尽早支持,这方面我不是很相信大疆(可能不是大疆的问题是我的问题)。

那么为什么出新买旧呢

上面提到,Go 12 几乎就是 Go 11 的软件升级版本,但是 12 比 11 贵了将近一千块,自从上次 Apple TV 买 6 没买 7 之后,我是真的体会到了“出新买旧”的好处,尤其是在新品升级幅度有限,而老款性能过剩的情况下,省钱啊朋友们!

就没遇到问题吗

过热

遇到了,过热,问题比我预想的严重的多。

我本以为你都能拍 5.3k 60 了,那 4k 60 不是还降了一档画质吗,还会过热吗?结论是会,在家里测试的结果就是不到半小时关机,骑行的话倒是没问题,毕竟有风冷。但我买他的主要目的还是挂在身上拍第一人称,第一人称哪来的那么多风呢?

拍摄规格

关于 Go 11 的拍摄规格,先放一个 链接 吧,他总结了能拍摄的各种最高规格,已经获得原作者授权。

我最初的设想是拍摄 4:3 4K 60 水平锁定规格,后来发现过热现象,衡量了自己的实际需求和客观实际,决定还是拍摄 PAL 制式下的 4:3 4K 50 或 25。不过在实际操作中,又发现了一个问题。

运动模糊和机内防抖的冲突

为了能在 25fps 下获得较好的运动模糊效果,我们通常会把快门设置为 1/50s,需要注意的是,这是一个人的主观感受问题,理论上最低的快门值是等同于帧率的,所以这不是一个数学问题说必须把快门速度设置为 1/50s。为了画面平顺稳定,自然会打开防抖,为了避免时刻采用最大防抖效果带来的额外裁切,使用了 Auto 模式,打开水平锁定。拍摄后会发现,就稳定程度来说,画面的确非常稳定,但是,如果仔细观察“被稳定”的物体,会发现虽然位置稳定,但产生的运动模糊并不会消失,在观众看来,就是一个没动的物体凭空出现了运动模糊,这回使人感到混乱和不自然。

那怎么解决呢?提高快门速度。

啊?这不是背道而驰吗?我们为了更好的运动模糊,更平顺的画面,刻意限制快门速度,现在又要提高?防抖和水平锁定肯定不能割舍,这是我买 GoPro 一个非常看重的点,25fps 又受制于发热,即使可以录制 50fps,那也只能是短暂的拍一下升格。所以我把快门速度提升到了 1/100s,这是我目前的参数。既然快门上到了 1/100s,那新的问题就产生了。

25fps 1/100s 的视频,和 50fps 1/100s 的视频,这二者都放到 25fps 的轨道上并保持原时长播放会有什么区别呢?也即:两条快门速度相同的视频,分别以不同的帧率拍摄,后期把他们以原速按二者中较低帧率的规格处理,有何区别。

高帧率的那条处理后显然被抽掉了 25 帧,但是还有一个变量是不能被忽略的:码率。同样的码率,帧率更高的视频单帧素质必然要弱于帧率更低的,所以,在上述情况当中,25 仍然要优于 50。

然而当我真的以 1/100s 的快门速度拍摄时,我才发现我想简单了。

最终的拍摄规格

4:3 4K 25fps 快门自动 Autoboost 水平锁定

骑行和第一人称都是这个参数,解释一下吧。

4:3 4K
为了获得更多的裁切空间,不选最高的 5.3K 是发热的考量

25fps 快门自动
这是我最纠结的地方,25fps 可能是目前最合适的帧率选择了,一方面是刚好够用,另一方面是发热的掣肘,最主要的优点就是上段说的同码率画质更好。

那快门自动是什么鬼??刚才不是说要选 1/100s 吗?是的,这是我脑中权衡后的选项,但晴天出门拍摄时才发现,光线太强,即使 ISO 拉到最低还是会过曝,上 ND?GoPro 的镜头盖太难拧了,而且就算是上了 ND,因为防抖的冲突,我也不可能为了最佳的运动模糊开到 1/50s,所以自动吧。

总结

买了 GoPro,才知道视频拍摄受的限制真的很多,平时看别人拍出来的视频很平顺很舒服,自己拍就是另一种感觉,不去思考这些细节真是不行,质感就是一点点从细节里面提升出来的。


本博客所有文章除特别声明外,均采用 CC BY-NC-ND 4.0 协议 ,转载请注明出处,禁止商用。